【咨询手记】希望与失落之间有着不可逆的遗憾——高危妊娠自我管理失控案例 |
[ |
漫长的求子路 李姐是一名HIV感染者,多年来一直渴望成为母亲。然而,输卵管堵塞让她的求子之路异常艰难。从2018年起,她经历了多次输卵管疏通手术,每一次手术都像是一场与命运的较量。 手术后的恢复总是漫长而痛苦,但每当想到可能因此拥有自己的孩子,李姐都觉得这一切是值得的。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她开玩笑,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依然没有如愿以偿。 李姐也曾经考虑过领养一个孩子,无奈现实情况让她不能合法领养。于是,李姐依然执着于生育自己的孩子,哪怕这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意外怀孕与危机初现 去年七月,在对李姐开展随访时,她欣喜地告诉我她怀孕了。孕早期和孕中期的检查结果一切正常,HIV病毒载量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我反复叮嘱她注意饮食和作息,按时产检,李姐也满怀信心地等待着孩子的到来。 就在我以为她会顺利生下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时,一天,接到了县妇幼保健院同事的电话:“你快劝劝她吧,她血压一百八,还坚持要出院,这实在是太危险了!”原来,在最近一次的产检中,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发现她血压很高,尽管服用了降压药,血压仍居高不下。医生当即要求她住院治疗,并建议她转诊到上级医院。 我立刻拨通了李姐的电话,电话那头,李姐的声音听起来异常坚定:“汪医生,我真的没事的,就是最近口味比较重,喜欢吃糖水菜、腊肉之类有点味道的东西,加上又是孕晚期,小腿浮肿我觉得很正常,这边的医生实在是太大惊小怪了。” 我深知,对于李姐来说,这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她渴望成为一个母亲的心情,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于是,耐心劝解道:“李姐,你现在的情况真的很危险,高血压对你和宝宝都不好,你得听医生的话,住院治疗。” 李姐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并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我觉得不需要住院,在医院我就紧张,血压不可能降下来,我回去不吃糖水菜和腊肉就可以了。”我反复劝说她,必须严格遵照医嘱,住院观察。在我的劝说下,李姐终于同意留下住院,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帮她联系了上级医院并转诊。 忽视警告与悲剧降临 一周后,我又接到了李姐自行要求出院的消息。她说:“我咨询了在省城医院工作的亲戚,他说孕期高血压没有那么可怕,好多人都有!”她还自己买了一个血压计,自测结果“正常”。面对医生“胎儿偏小保胎两周后需提前剖腹产”的警告,她质疑医院“医术不行,只想赚钱”,并以“回老家过年”为由拒绝继续治疗。 无论我怎样劝说,李姐都心意已决。只得叮嘱她在老家过年期间也要按时孕检,密切观察血压以及孩子的情况,李姐口头答应了。 春节假期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我接到了妇幼保健院同事的电话,李姐突然腹痛送医,但为时已晚,胎死腹中。医生发现她出院后既没有按时复诊,也没有服用降压药。 当我再次见到李姐时,她的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光芒。她喃喃自语:“我那么努力,为什么还是保不住他?”我紧紧握住她的手,试图给予她一丝温暖和安慰。李姐的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我们紧握的手上,每一滴都承载着无尽的遗憾和痛苦。 教训与启示 李姐的故事让我反思。一方面,李姐的认知误区使她将病理性水肿当作正常现象,甚至认为“少吃糖水菜和腊肉就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医生虽告知了风险,但未能化解她的疑虑,对亲戚片面信任、对自测数据盲目依赖,说明其对专业医疗建议的轻视。 医学的进步需要医患共同努力,盲目自信和逃避现实可能付出惨痛代价。对于高危孕妇,信任医生、科学管理健康,才是守护新生命的关键。同时,作为医生,如何开展特殊群体的生育支持也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南充市营山县疾控中心 汪丹丹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