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红丝带爱心协会参加第十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参会纪实 |
[ |
2025年4月11日至13日,第十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泸州市红丝带爱心协会组织成员全程参与,通过三天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深入了解了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最新进展与全球防控策略。 开幕日:凝聚共识 开启新征程 4月12日上午,大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韩孟杰首席专家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我国始终将艾滋病防治作为重大公共卫生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治体系。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宋铁副主任分享了广东经验——将防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全国树立标杆。 学术盛宴:前沿探索 深化认知 4月12日的学术报告环节汇聚全球顶尖智慧。国家疾控局雷正龙司长系统梳理了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强调科技创新在终结艾滋病流行中的关键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尚红院士分享了《科技创新助力艾滋病防治》,提出基因编辑、抗体治疗等新技术突破带来的新机遇。 母婴传播防控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沈海屏司长介绍,我国已建立完善的消除母婴传播评估体系。香港陈文俊医学总监分享了本地经验:通过"治疗即预防"策略,成功将HIV感染率控制在0.1%。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的陈耀凯主任医师则聚焦老龄化社会挑战,强调慢性合并症管理对提高感染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分论坛:多维视角 探索实践 4月11日下午举办的青少年防艾专题论坛尤为引人关注。郝阳会长宣布2025年大学生抗艾防艾项目启动,强调青年群体防控的重要性。韩孟杰首席专家披露的数据显示,当前青少年感染者呈现低龄化、隐蔽化趋势,男男性行为传播占比持续上升。"家校医社联动干预"新模式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知识,精准触达年轻群体。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郭巍研究员指出,全球青年感染者占新发病例1/3,教育、医疗、社会支持三位一体的综合策略是国际公认的有效路径。 4月13日的分论坛设置凸显防控工作的精细化趋势。在艾滋病检测诊断分论坛,姚均研究员介绍的HIV-1DNA检测技术将早期筛查窗口期缩短至7天,为暴露儿童诊断提供新方案。浙江蒋均医师通过分子传播簇分析,为中老年群体防控提供精准预警模型。 母婴传播分论坛上,温济英主任医师分享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信息化追踪系统,实现高危妊娠全流程管理。诊疗质量控制分论坛的圆桌讨论中,胡洲副局长指出县级医院考核机制改革的重要性,蔡卫平主任医师倡导简化诊疗流程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预防干预领域涌现创新实践:徐杰研究员展示的精细化干预策略在MSM人群中成效显著,李艳主任医师构建的综合判定模型提升新近感染识别率。清华大学的罗思童副教授和上海疾控中心的宁镇主任医师分别从数字监测和智能小程序角度,探索科技赋能防控的新路径。 感悟与展望 三天的参会经历让与会者深刻认识到:艾滋病防控需要全生命周期管理,既要关注源头防控,又要做好感染者长期健康管理。泸州市红丝带爱心协会负责人表示,将把会议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重点推进青少年健康教育、感染者心理支持、基层诊疗能力提升三大工程,为终结艾滋病流行贡献地方力量。 闭幕式前夕,珠海的海风依然轻拂,但与会者心中的热情已被点燃。这场学术盛会不仅传递了科学防治的前沿知识,更凝聚了社会各界携手抗疫的坚定信念。正如郝阳会长在致辞中所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终将迎来终结艾滋病公共威胁的美好明天。" 泸州市红丝带爱心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