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手记】恐艾到甚至想去感染HIV,他是怎么一步步走出阴影的呢? |
[发布日期:2024-12-25来源:四川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_四川省性艾协会浏览次数:149] |
很多人谈艾色变,小李(化名)也不例外。由于缺乏艾滋病的基本防治知识,并受到网络上错误信息的影响,他陷入了恐艾的困境。在最严重的时候,他每天只能睡一两个小时,工作生活一团糟,社会功能丧失,躯体化症状明显。那段时间,他情绪剧烈波动,濒死感频发,甚至想过如果自己已经是感染者,或许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请朋友们耐心读完这篇文章,虽然有点长,但它可能提供一些“脱恐”的新方向和策略。 一、恐艾者的感悟 小李在给张老师的信中写道,他突发奇想,决定去海边看日出。这次经历让他有了非常美好的体验。 他写道:“坐在下过雨的海滩上,凝视着太阳升起,那一刻美得令人窒息,温暖覆盖了我清冷的躯体,心里有种踏实的充盈,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我意识到,是之前的恐艾心理咨询,让我有了转变。海浪一圈一圈向我荡漾过来,好像在告诉我,小李,你彻底脱恐了。我看到了我的渺小和大海的宽广,感受到自己也是这自然万物的一部分,应该顺其自然。” 以前他总是想着除了自己,没有谁能够救他,于是拼命在网上搜索、询问,试图排除所有可能性来摆脱恐惧。然而,越分析越恐惧,甚至开始恐惧日常。直到张老师告诉他,想脱恐是好事,有强烈的动机能更好脱恐,但不能被传统的思维习惯禁锢。通过张老师构架的脱恐模型,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系统和情绪管理系统有问题。脱恐不是靠感觉去行动,而是需要有老师指点方向。 二、走出恐艾的过程 小李因缺乏科学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而恐艾。后来在自学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更多是心理问题导致无法脱恐。他找张老师进行电话沟通,虽然没有发生过高危行为,但他总是担心各种液体和公共卫生间等日常接触,定期检测也未能缓解他的恐惧。咨询过程中,小李会讲述各种闯入性思维,日常接触的可疑细节,导致咨询效果进展较为缓慢。但张老师认为恐艾是后天习得的应激反应,能够被大幅减轻或消除。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张老师针对小李的具体情况构建了脱恐模型。小李通过模型对比自己的不足,不断弥补。渐渐地,他感到“万一”的闯入性思维不那么频繁了,也更容易接受张老师的系统方法。他不再执着于用一种疗法解决问题,也不再强求所有身体症状消失,而是从认知、情绪、精神和人际关系层面入手,产生了自我分析、自我接纳和自我支持的能力。 这一年里,张老师看到小李从悲观主义者变得开朗阳光,逐步从恐艾痛苦中解脱出来,并走向茁壮成长。经历了恐艾之苦以后,他的性格和耐受性都得到了磨砺。 三、当我们在网络里感慨无法脱恐时,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张老师希望所有恐友都能试一试接受专业的艾滋病恐惧心理干预,它与传统心理咨询有所不同。张老师深知恐友们不仅恐惧艾滋病,还恐惧其他传染性疾病,甚至日常接触,以致社交功能受损。恐艾干预以电话、视频、面询等方式沟通。恐友们总认为恐艾是极度隐私的事情,藏匿在网络中学习知识试图走出困境。但网络上大家的身份很多都是不真实的,人与人之间丧失了真诚和信任。只有走出网络,在现实世界里与老师建立连接才能真正跨出迈向脱恐的一步。 在咨询过程中,建立深刻友谊和学习如何与痛苦、疾病打交道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体验可能收效甚微,你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和反复,但随着时间的推都会变得越发有益。真正有效的疗愈会让人不再束缚自己、伪装和躲藏,越来越愿意直面自己、生活和痛苦。咨询老师会始终如一地给予你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不再让你沉溺在自我憎恨和自我遗弃之中,与你一起培养耐性,给予鼓励并让你学会自我鼓励。
如果需要放松和体悟,请找一个安全的空间保持舒服坐姿,放慢呼吸并读出以下话语: 我很高兴你能来到这个世界上。 也很高兴你来到我的面前。 你是个好人。 你本来不该恐艾。 我会尽我所能永远站在你这边。 每当你感到受伤或难过的时候,都可以来找我。 你不需要一个人和恐惧做对抗,我会爱你并保护你。 你的所有感受我都愿意接受。 我总是很高兴见到你。 你可以愤怒,也可以恐惧,我不会让你在生气时伤害自己或他人。 你可以犯错,错误是你的老师。 你可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寻求帮助。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价值观。 你可以时不时地感到困惑和矛盾,也可以没有答案。 你的努力让我感到非常骄傲。
成都心动力青少年心理关爱中心张珂供稿 机构链接: 成都心动力青少年心理关爱中心,又名恐艾干预心理,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心理干预类特色防艾组织。长期致力于性病艾滋病恐惧症干预研究和临床实践,帮助数以万计的恐艾症人群重新恢复正常社会功能。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