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手记】随艾同行,关艾十载——集大家、护小家 |
[发布日期:2024-11-4来源:四川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_四川省性艾协会浏览次数:121] |
在推动落实艾滋病感染者随访服务工作中,不仅有“三线一网底”工作机制提供的强有力的社会保障,还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便是来自于患者家庭的支持。在此,我与大家分享两例随访工作案例,主要是在动员治疗阶段,患者家庭如何发挥关键作用的。 案例一:突破家中“一把手”。感染者黄大哥,多年前在外市确诊,随访及服药依从性均不佳,后与陈大姐再婚,由外地流动至本地定居。本地疾控接到该感染者原随访地疾控协管申请后,县疾控、县定点医院立即联系所属乡镇政府,组织人员入户随访。工作人员入户后,经征求感染者同意,与其本人及亲属同时进行沟通。在与黄大哥和陈大姐坦诚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在这个家庭内,大事小情都由陈大姐做主,工作人员便以其为突破口,鼓励陈大姐面对自己丈夫感染事实,同时通过讲事实摆数据,详细介绍了艾滋病随访服务工作流程,讲明抗病毒治疗好处,消除两人对艾滋病认识不清、对治疗效果信心不佳等顾虑。通过深入沟通和耐心劝导,经过短暂的沉默后,陈大姐首先表态,在表达对工作人员感谢的同时,表示已掌握了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随即要求黄大哥接受后续医学随访与抗病毒治疗,并表示愿意配合定期检测和监督感染者按时服药,最终顺利接受本地随访及治疗。 案例二:动员家庭“明理者”。感染者李婆婆长期拒访拒治,近期丧偶(其配偶亦为艾滋病感染者,两人均为长期拒访拒治人员)。县疾控、县定点医院、乡镇卫生院曾多次入户,但动员效果不佳,该感染者始终否认感染事实。借其丧偶为契机,县疾控、县定点医院联合辖区乡镇政府,以关心慰问为由再次入户。巧合的是,该感染者的女儿在家中。李婆婆自认为女儿会“维护”自己,和自己一起对抗随访人员,强烈要求其女儿在场,还手持确证报告单与工作人员“理论”。工作人员首先安抚了李婆婆情绪,并再次将确证报告单向其本人及女儿进行解释,同时以其配偶为例解释艾滋病的危害,以期破开感染者固执思维。工作人员说:“如果大爷早点接受治疗,说不定就不是今天的结局了。”李婆婆女儿年轻明事理,且通过网络、辖区健康宣传栏等多渠道曾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经过长达近两小时的耐心劝导,李婆婆的女儿已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自己父亲及母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实,逐渐理解了母亲的处境,对国家政策和医务人员的付出表示认可,并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艾滋病健康知识,配合工作人员从维护家庭成员健康的角度,开始劝导母亲接受治疗。她告诉母亲,只有接受治疗,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也才能减轻家庭的负担。在女儿的劝导下,李婆婆态度开始软化,愿意同家属商议后再接受治疗。后续,李婆婆在其女儿带领下,前往自己信任的临床医生处再次咨询艾滋病相关知识,经过多方求证,认清了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实,最终在女儿的鼓励下,逐渐接受抗病毒治疗和医学随访。 上述案例中,通过“三线”及“网底”相互配合,积极动员家属参与,集众人之力维护感染者健康和家庭和谐,不仅再次体现“三线一网底”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更印证了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其温暖和力量是在感染者感染者随访服务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英县“三线”管理办公室应继续运用好患者家属这一强力纽带,持续提高随访服务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佘勇 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