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老年HIV感染者的心理支持与生活重建 |
[ |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服务对象为65岁HIV感染者刘先生(化名),初中学历,2012年8月确诊HIV阳性后持续接受抗病毒治疗。服务对象家庭结构特殊:离异且无子女,原与独居的胞兄相依为命。其兄靠捡垃圾为生,2023年7月因交通事故不幸去世,这对刘先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打击。目前,刘先生依靠政府救济维持基本生活。由于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境,刘先生面临着多重挑战。 二、案主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系统评估,案主主要问题聚焦以下维度: 1. 健康管理 刘先生患有艾滋病,在哥哥离世后的一年时间中治疗依从性显著下降(漏服率>2次/周),导致其免疫指标恶化,CD4细胞计数只有212,而病毒载量水平也从当初的0拷贝变成3100拷贝,面临潜在耐药风险及机会性感染的威胁。他需要,并进行健康评估以监测病情进展。 2. 社会支持 至亲骤然离世导致刘先生的核心支持系统瓦解,同时由于社会中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恐惧,刘先生面临就业歧视与社交隔离,以及经济保障薄弱(单一救济来源)等问题。 3. 心理创伤 刘先生因失去哥哥而承受巨大心理打击,表现为焦虑、持续性悲伤等复杂哀伤反应。他还表现出自我身份认同困惑(疾病污名内化)和对未来的无望感,亟需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来应对这些心理问题。 4. 医疗支持 刘先生需持续接受抗病毒治疗,并接受依从性再教育和定期健康监测,以维持身体健康并延缓疾病进展。 5. 经济救助 刘先生因离异无子女,晚年生活原本靠社区低保度日,突来的家庭成员变故让刘先生在经济上出现困难。 三、服务目标 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社工制定了以下服务目标: 1. 健康管理与教育 确保刘先生按时领药,并定期进行CD4和病毒载量检测,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提供依从性教育与自我管理干预, 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提供用药提醒工具和应对副作用的策略,帮助他了解疾病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并实施自我管理计划。 2. 社交网络重建 帮助刘先生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减轻孤独感和隔离感,鼓励他参与当地的艾滋病互助小组活动或志愿者公益活动,与其他感染者建立联系并建立自我交际圈。 3. 心理支持与辅导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刘先生应对失去哥哥的痛苦和心理打击。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压力管理技巧,增强其心理弹性和自我调适能力。 4. 就业支持与经济援助 协助刘先生寻找适合的职业发展机会,提供就业培训、简历撰写和面试准备等支持。同时,探索其他经济援助机会,帮助改善其经济困境。 四、服务实施过程 社工通过一系列面谈和家访服务,逐步帮助刘先生实现上述目标,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 情绪支持与心理辅导 社工邀请德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刘先生提供心理支持。咨询师通过四次咨询服务,围绕建立治疗联盟、问题外化、认知重构及优势激活等主题,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技巧和认知行为疗法(CBT),使刘先生感到被理解和支持。逐步引导其从“无法接受疾病”的心态转向“关注当下生活”,减少对未来的过度担忧,有效应对失去哥哥的痛苦,并缓解其心理压力。 2. 社交网络重建 社工鼓励并引导刘先生参与机构组织的社区活动和团建活动,帮助他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在感染者社区活动中,刘先生认识了新病友阿泽,并在后续的团建活动中每次与阿泽一起参加。建立了新的社交关系后,刘先生逐步减轻了孤独感和社交隔离。 3. 健康评估与医疗监护 社工与社区治疗点医生沟通协调,确保刘先生按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安排定期的健康评估。通过半年的随访监测,刘先生的服药依从性逐渐提高,从之前每周都会漏服2次以上到现在半年仅漏服一次,最新的CD4细胞计数已恢复到387个。 4. 生活救助 社工在个案服务过程中了解到刘先生年轻时是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裁缝师傅,有一技之长,于是社工通过根据刘先生特长和实际情况为其链接资源,帮助成都市某川剧艺术团缝制变脸服装来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同时社工还通过德阳同道项目资源为其购买临时生活救助物资,解决了刘先生的当下经济困难。五、服务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和支持,刘先生逐步从心理和社会挑战中恢复,并实现了稳定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具体表现如下: 1. 心理状态改善 刘先生通过心理辅导和支持性治疗,逐渐走出失去哥哥的阴影,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2. 社交网络重建 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和团建活动,刘先生建立了新的社交网络,孤独感和社交隔离感明显减轻。 3. 健康管理能力提升 刘先生在社工的帮助下,养成了定期服药和健康管理的习惯,疾病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4. 经济状况改善 刘先生成功找到稳定的工作,经济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不再完全依赖政府救济。 六、经验总结 1. 个案服务的系统性与综合性 本案的成功得益于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对案主的全面支持,涵盖了心理、社交、健康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社工通过制定系统化的服务目标,逐步帮助案主实现各方面的改善。 2. 专业团队的合作 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与心理咨询师、医生等专业团队紧密合作,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专业团队的支持为案主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 3.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对于HIV感染者而言,心理支持尤为重要。社工通过心理辅导、情感支持和心理弹性训练,帮助案主应对心理挑战,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 4. 社区资源的整合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心理咨询师协会、社区医疗机构等,为案主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社区资源的整合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结语 本案通过社工的支持与干预,帮助HIV感染者逐步走出心理和社会困境,实现了生活质量和社交融入的提升。社会工作者在个案服务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专业服务和资源整合,为案主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希望今后有更多社工能够关注类似HIV感染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德阳同道健康互助家园黄永华供稿
机构链接: 德阳同道小组成立于2012年5月,2013年6月正式在德阳市民政局登记民办非企业并更名为德阳同道健康互助家园(以下简称德阳同道)。德阳同道有全职人员5人(助理社会工作师2名),团队成员共58人(助理社工5人、党员4人、护士3人,快检1人、律师1人),主要开展以艾滋病预防干预、艾滋病感染者关怀、禁毒教育、吸毒人员防复吸为主的公益性、非营利性服务。德阳同道服务宗旨:关爱、沟通、文明、健康、尊重、平等、不歧视、不评判。 |